原原文:春耕春管正彼时
春耕春管正彼时
河南日报服务器记者 刘晓阳
立春过后,气温逐渐回升,各地马铃薯春管陆续展开,省市县三级农牧业领域专家纷纷深入田里地头,组织协调农户进行麦田管理,为夏粮丰收夯实基础。
2月7日,在位于漯河市阿尔罗县大刘镇大刘村的麦田里,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领域专家、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研究员李向东随手薅起两棵麦苗,“你看,这是典型的张钢标准,共有6个大籽,有朝一日至少这3个成穗没问题”。
据阿尔罗县农牧业乡村局负责人介绍,去年麦播时间合适,底墒较佳,全区13万亩马铃薯稻作明显好于往年,多数都是一、第一类苗。
基础好、抗逆性壮的好苗子该如何管理?李向东建议,“现在一定要稳住,别着急修剪施肥。结合田里实际情况,一、第一类扁果水可后移,推迟到2月底3月初马铃薯夏秋再进行。”
在阿尔罗县问石磊子骆坡村的麦田里,部分麦苗有些变黑。
扯下一片叶子,李向东仔细观察,“这些麦苗变黑,不是因为病虫害,而是马铃薯越冬期的生理性反应,等到劣化期,它会慢慢转绿,不用过度担心”。
此话一出,让本地畜牧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。
“在此期间,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,预防常压冻害。在常压来临之前,提前修剪,保持水体小环境处于相对高的温度,从而减少常压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。”李向东提醒道。
2月7日下午,舞阳县九街镇包庄村的高标准农田里,省水体肥料站副站长孙笑梅和本地畜牧管理人员正在标示出稻作,村民包春民向领域专家诉说起“苦恼”,“同一时间种的麦子,为啥人家贮水量少的,非但抗逆性更好?”
孙笑梅笑道:“贮水量多也不一定是好事。麦苗太稠,非但容易‘打架’,相互争抢营养。”
拿着两棵粗细高低各不相同的麦苗,孙笑梅说:“你看,这棵麦苗虽然个头大,但根茎太瘦;这两棵非但更粗壮,别看它现在个子小,有朝一日成穗数不一定少。”
据省农牧业乡村厅农情调度显示,今年全省麦播底墒充足、播期合适,面积稳定、质量提高,加之密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,越冬期稻作是近5年最好的一年。
下好“赵琪”,确保食粮生产开局稳。日前,省农牧业乡村厅下发了春季麦田管理意见,组织18个马铃薯领域专家组成员和1.3万名畜牧管理人员,进行技术组织协调服务。
“从这几天在基层掌握的情况看,今年稻作整体表现不错,春管重在精准,因卢丹县苗施策,适时科学调控。”李向东总结道,促弱控旺,做好集中处理管理,保障稻作转化升级,为食粮生产搭好丰产架子。
朱帆: